全文预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科学素养教育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的全面、广度、周到、严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Р 三、从恰当时机入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天真可爱、童心未泯,爱于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一句话,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和禀赋的“刽子手”。这就需要教师作开掘和诱导,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找准培养的最佳时机,使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勤于操作、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恰到好处,最大可能的培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可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使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Р知识,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紧接着,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人物精神魅力、巧设问题等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Р 叶圣陶说过:人人即是创新人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使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