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19KB

文档介绍
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 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 李白却“停杯投箸”, 难以下咽, 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Р3 抓住诗(词) 眼, 鉴赏古诗词Р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 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 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 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 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 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 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 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 着实让称道。Р4 联系生活, 运用古诗词Р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 如何鉴赏, 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 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 登上了高山之巅, 我们可以问学生: 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 我问其他同学, 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 讲到“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 “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Р作者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城北实验中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