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Р“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Р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Р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Р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Р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移,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Р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Р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Р“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Р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