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第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对比解决我国的现实困境。如论文《从国外职教模式看当前我国职教发展的瓶颈突破――兼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第三,有关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入探讨。不难发现,校企合作机制比较研究在该项研究中所占比例略显轻微,研究学者数量还远远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其现状体现为个别学者对于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意识重视,但对其合作机制本身的背景、内涵、体系、原理和外部的政策、保障、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填补空白。在笔者看来,这样建立在完全确立国外合作机制的具有绝对正确性和普适性的基础之上的研究还是略显粗犷,因而其对策和结论也是不足取的,既缺乏理论积淀又缺失实践验证。Р 四、结论与启示Р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态势如雨后春笋,而校企合作机制更是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进行的探索和思考为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Р (一)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相当多数的该项研究集中在不同视域下的成果已经逐步凸显,没有形成固化的研究思维,多样化整体发展的态势呈现上升趋势。Р (二)校企合作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经济和教育两大系统的融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发现,职业院校的各种机制模式现阶段仍然缺乏理论高度总结和广泛适用。Р (三)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严重缺失,校企合作的实践困境源于其理论的匮乏。只有对机制所涉及的主体、依托的平台、运行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厘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制顶层设计、构建模式、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问题。Р (四)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机制的比较研究,不断追求创新应成为研究者的思维意识植入点。同时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努力在原有实施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探索,整合研究方法并强化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战略性的在该领域发展新理论。Р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