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思想分析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艺术,它通过平面描绘地方法,来创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周围现实情境,他利用直观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而教材中的文言选文大多都具有图画美。尤其适用直观教学。如“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三峡”中的夏水秋景,“桃花源记”中的桃林美景、淳朴好客的村人,无一不是生活的画卷。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出来。? Р 如果说读只是让学生的审美心理停留在感觉阶段的话,那么,通过图示直观,则是使学生的审美心理进入了知觉的阶段,形成了事物的表象。? Р 二、诵、思,让形象和美感留在学生记忆中? Р 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客观事物的外在美。但如何透过这些表象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出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更高的审美教育,这是文言教学的关键环节,更是文言教学的难点之所在。比如在讲授“小石潭记”一文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这一部分时,学生欣赏图片上封闭、死寂、令人窒息的图景,不禁要问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致闲置于此却无人欣赏,这与作者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以潭自喻,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之情。小石潭的静谧之美和作者的志向之美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样,在共鸣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度,挖掘出了作品的主题。? Р 背诵是文言教学重点之一。以往的文言教学中发现,学生背课文常常丢句子。背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足,在文言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读中加深理解,理解中熟读成诵的方法。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理解和背诵都是建立在图示等直观教学基础上的。因此,文言教学要借助形象辅助记忆,真正达到让美感和形象留在学生记忆中的目的。? Р 综上所述,文言教学可概括为“读、观、思、诵”几个教学步骤,而贯穿这些环节之始终的是重视作品的形象,根据课文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在以往苍白的文言教学的这块天地中,加上一抹新绿,让“之乎者也”间充满着欢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