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途径探讨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此,政府还应完成专项资金的建立,并确保资金能够在多个部门的管理下实现专款专用。另外,政府还应制定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完成业余训练项目的兴办,进而使学校训练的资金来源得到拓宽。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教练培训、引进和学习制度的建设,从而完成高水平、高效率的课余教练队伍的建设。而为使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应加强学校义务监督和科研队伍建设。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都将得到改进,学校也能够引进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Р 5.健全培养评价督导机制。想要让课余训练保持持续、高效率的开展,还应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u价与督导机制。为达成这一目标,各部门需要联合建立相应的奖惩、监督和评价机制。一方面,需要定期对学校课余训练展开督导,并完成运动员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较好的学校,可给予一定奖励。针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可取消其原本可享受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应完成启蒙和跟踪奖励政策的制定,为培养奥运冠军的各阶段教练员及学校提供奖励[2]。针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可进行训练费减免和奖金提供,从而使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得到提高。Р 结论Р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取“教体结合”模式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推动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使学校的体育功能得到完善,进而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Р“教体结合”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进而更好地完成体育人才的培养。Р 参考文献: Р [1] 鞠琳琳.“教体结合”模式下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60-61. Р [2] 王婷婷,罗杨,颜海波.“教体融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四川宜宾市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5): Р 123-128. Р [责任编辑刘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