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去父母所工作的地点就读。因此,根本性措施应是政府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给予留守儿童家庭更多的政策支持,降低入学门槛。然而基于这种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现状,社会应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平台。如设立亲情电话卡,组织专业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免疫功能。留守儿童父母应定期与子女交流和沟通,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尽可能多地与子女团聚,加强亲子联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临时监护人应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Р 不管是在家庭照顾、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帮扶中,大家都应尊重留守儿童,尊重留守儿童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而不是在祈求施舍。注重运用Р“优势视角”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与优秀品质,如勤俭节约、自理能力强、比一般孩子更加成熟稳重等,从而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更充满信心。Р 参考文献: Р [1]李越.早期教育对?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5(14). Р [2]郭宇鹏,史永涛.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J].新西部(理论版),2015(7). Р [3]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Р [4]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 Р [5]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Р [6]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Р [7]张小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6. Р [8]方丽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教育策略分析[J].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