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料、学习制作教学课件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由于校本课程开设采用学生选修方式,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人气,很多教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引用音像视频,图文并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Р校本课程深入实施,也促进了校本教研有效开展。每一次的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是教学交流、新思维火花的碰撞,民主交流成果的汇总。每一次教学心得的撰写,教学体会的点滴记录,是实验教师快乐的根本。每一篇论文、教学设计是实践的智慧结晶,每一次的教学实施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最有力地证明。实验以来,校本教研风气异常浓厚,地理、化学、数学等多个教研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总结与心得体会论文,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针对研究课题撰写与各种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均有较大提高。Р5.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Р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确立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教学过程成为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Р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归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整体培养和发展,同时巩固和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汇报,均自己制作课件)。Р四、问题与不足Р1.教材内容上还不能全面,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均衡。与理科(如数学)相关的课程,学生选择较少。而科普、生活类课程受学生欢迎程度更大些。此外,设置模式上还不够开放与灵活,活力不足。还不能做到在全年级或者全校范围供学生自由选择校本课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