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课程教材教法版)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716KB

文档介绍
)+n(B)-n(A∩B)Р没人否认这一公式是一个数学模型,那么学生自己得出的算法仅仅是一个算式吗?Р鉴于一般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上述算法的含义“为什么加了之后还要减”,表明他们已经发现并且解释了数量关系,据此可以认为,这种算法及其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公式的概括充其量只是具体化与形式化的差异。Р这一贴近真实情境的探究性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原来只知道加法是把两个量合并起来的运算,现在又进一步知道了两个量必须没有重叠(即两个集合交集为空时,求并集的基数),当有重叠时,相加之后还有去掉重叠部分。与此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Р参考文献:Р[1]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Р[2]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8)Р[3]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7.Р[4]刘晓玫.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Р[5]项家祥,黄建弘.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9.Р[6]曹培英.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一)[J].小学数学教育,2013(6).Р[7]王永春.数学广角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11).Р[8]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87.Р[9]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4.Р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Р(责任编辑:王维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