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以“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子、趣味数学、英语情景剧,以及《竹子的一生》《竹与环保》等学科课程。语文任课老师将关于竹子的诗词搜集整理出来,带领学生诵读;在英语科中,师生们共同编导了与竹有关的情景小剧本,用英语来展现竹文化的民族特色。而在数学科中,教师们以趣味数学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竹”这一物象,灵活地将之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学校还通过将竹画、竹笛融入艺术课程当中,使学生们感受到竹的气韵、精神。Р 2. 开展兴趣社团活动,搭建节庆活动平台。其中特色社团包括志愿小组、竹竿舞蹈队、竹笛队等,兴趣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学校获得丰硕成果。而以Р“竹乐系列节日”“竹文化艺术节”等特色节日为契机的主题活动,也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了学生们的特长与素养。Р (三)竹风健体课程模块Р 竹风健体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充满活力、身体健康、饱含积极向上状态的“竹风”,通过以下内容实现。Р 1. 打造竹竿舞特色,学校把竹竿舞纳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当中。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竹竿舞课程的教学,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特色校本教材《翠竹舞影》,有计划、有步骤、科学规范地开展这一特色舞蹈的教学。学校通过竹竿舞蹈队,打造出特色品牌。Р 2. 举办年度体育节,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不仅有田径、跳绳等各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还把竹筒传球、竹高跷、竹竿舞、竹竿拔河等特色项目列入比赛项目。拓展学生视野,在运动中强健身心,涵养“竹风”。Р 三、竹有节,课程实施思节践行Р 学校倡导“善导、善思、互动、精练、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善导、善思、互动、精练、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Р 学校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以评价实施效果,通过过程性结果整理归档,提交或展示成果,针对教师的个体评价以及学生参与度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Р 责任编辑龙建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