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六章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平时作业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使前人的声音保存得“完好无损”。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只是一味地强调“继承”、“守成”和“传递”,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掘、激发与培养,这只会造就一批人类精神文化的“搬运工”,个体乃至人类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Р 第二,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决不能以牺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代价,“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我们应当竭力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随着知识的增加反而压抑甚至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倾向和状况。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本义是服务于智慧的人生,而不是作为对人生无意义的材料或点缀晶;人生绝对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知识,相反,人获取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得知识背后的智慧,在于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如果人只是成为知识所代表的符号的奴隶,而不是知识的主人,那么就失去了人们对知识追索的本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应该是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火种”,而不应该成为“灭火剂”。Р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力争做到“水(知识)涨船(创造性)高”。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学活动必须“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认清这些任务乃是现代心理教育学研究最有成果的智力成就之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