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尤其重要。比如, 不同学生对同一地理现象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 这时教师就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交流, 以比较各自观点, 直至形成正确认识。这种有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研讨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 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可以引发新的问题, 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研讨动力,这种课堂将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4 (二)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 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 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评鉴各种教材, 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校本课程开发中, 地理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 服务于地理新课程改革。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高中地理新课改是一项复杂工程,这就要求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 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参考文献: [1] 付颖. 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A].2007 : 20. [2] 李鑫高. 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 林区教学, 2007 , 10: 51. [3] 李爱媛.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J]. 科技资讯, 5 2007 , 16: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