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机制敏锐的灵动课堂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者。师:还是请我们的创造者自己来说一说吧! 生:表面上看是 6 个数,但是我把每个数取走 300 以后,又把剩余的部分凑在了一起,像 28,46,77... 凑着凑着差不多又是 1个 300 。我想, 7 个 300 一定比 6个 300 更接近准确值吧! 第 10页共 24页欣赏、赞同的掌声自发的响起。吴老师用红粉笔在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方法旁边画了个大大的“”。面对着这种独特的方法,老师没有妄加评断,她是用假装疑惑,自言自语来激励创造者来阐述理由,然后,给予肯定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且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这种与众不同的赞叹给创造者究竟带来的是什么呢?是对成功的认可,是对后续学习的喜爱,是对学生人格的完善。然后吴老师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引导学生,你明白这种方法是怎么来的吗?你们听,学生的语言多质朴,又是多生动呀。弄一弄,凑一凑,听一听,就整出了第七个 300 , 正是这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 揭示了这与众不同方法的数学的本质,也正是这种方法的内涵所在。我们看,为什么吴老师能抓住这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呢?那是因为她读懂了学生,读懂了课堂,因此,我们要想能够理智的接受这种生成的资源,并且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好这种生成资源,还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要做的三读懂。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的资源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这样有效地利用,并且,这种生成的资源, 往往跟我们前面的预设非常有关系, 我们从这个片段中不难发现, 板书当中已经出现了大估,小估、中估和四舍五入估,这么一大堆的估, 再引出一个凑全估,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吗,看似意外,实际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这种意料之中,还是来自于精心地预设。预设的是教学的环节,但是生成的却是学生认知过程当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的有的老师要感慨了, “吴老师呀,她可是特级教师,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们有的时候预设的就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了,或者是十分的完全,只要我们老师按照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