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2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单方相识阶段(注意阶段) 3 、表面性接触阶段 4 、亲密、融合阶段5 、漠视、冷谈 6 、疏远 7 、分离 3.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的变化: 1 、交往时间的变化 2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 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 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讨论: 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4. 依据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以及中间型。 5 小学儿童选择朋友的标准、择友的特点标准: 1 直接接触 2 接受关系 3 敬慕关系 4 空间距离 5 传统关系( “两家关系好”)6传递关系( “朋友的朋友”) 特点:同质性、趋上性 6 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 趋上性即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讨论: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嫌弃型和孤立型的儿童?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