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薪酬激励模式以及股权激励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0KB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文档介绍
期业绩,避免“短期行为”。学术界对股权激励没有确切性的定义,在我国,2005 年 12 月 31 日,证监会颁布的《管理办法》第 3 条对股权激励在法律上作了明确界定,其规定:“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Р2.2.3 薪酬激励Р薪酬是个组合的概念,是指以“薪金”形式表现的报酬,是作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物质报酬形式,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基本特征。美国的凯斯(Case)和费尔(Fair)从人的技能和工作条件角度做过阐释。他们认为,“薪金”是与人的某种“天生具有形成价值的技能属性”有关,“一些具有非常稀少技能的人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能挣的巨额薪金”。在本文中,我将薪酬定义为高管所获得的以货币等形式表现的年薪以及股权收益,不包括各种隐性收入、在职消费等。以薪酬手段来刺激客体,使之按施加刺激主体的目标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的激励机制则称之为薪酬激励机制。Р3 高管激励模型探究Р3.1 股权激励模型Р3.1.1 探究设计Р 前提假设Р(1) 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与管理层未持股的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上存在显著差异。Р(2) 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上显著优于管理层未持股的上市公司。Р(3) 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Р(4) 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Р(5) 不同股权激励方式之间效果存在显著差异。Р 研究框架模型Р被解释量:Р公司业绩Р(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Р解释变量:Р鼓励激励Р?Р控制变量:Р行业Р上市时间Р资产负债率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Р3.1.2 分析结果Р根据从Wind金融资讯获取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监事会Р成员持股数据,本文将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4一2008年度股权激励概况进行了整理,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