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说课稿.doc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能力的比较”这一实验的观察与讨论,具备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立即感悟到是“ 20℃、 100 克水、达到饱和”,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条件缺一项都使数据没有比较的意义。有了这一层知识铺垫,我让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在老师的点拔下,他们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并用较少的文字归纳出要比较精确地讨论溶质的数量问题一定要满足两点:其一是条件:一定温度, 100 克溶剂;其二是状态:饱和溶液。这时所研究的溶质克数恰好与书本上溶解度概念相吻合,一个不需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整理中轻松地建立了。< 巩固应用> 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新知识概念建立以后,需要巩固与强化。如何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具体间题中加以运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在本课的最后阶段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 很浓的溶液 B. 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稀溶液 D. 不能继续溶解任何其他物质的溶液; 2 )为何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凉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为什么?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 25℃时将 10 克氯化钠溶解在 100 克水中,故 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及时获得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同学们也学会了从新信息的转换中分析解决新问题,使溶解度章节中重要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我体会到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被动局面,倡导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心与智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本课中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实施策略方面始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到学会从一个现象概括出对一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无不体现了培养人的思维素质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