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 2、P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 _______ _。 3、要从 B的饱和溶液中得到 B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冷却”或“蒸发溶剂”)。 4、t 2℃时,等质量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 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 溶液。 5、t 1℃时,接近饱和的 C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和__________ 的方法转变为饱和溶液。学生先试着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A>B>C 2、t 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蒸发溶剂 4、AC5、升温学以致用,加深对溶解度曲线所表示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展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归纳: 1 、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气体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 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等信息。建构知识体系。反馈练习课后习题: 4、5评讲独立思考完成当堂检测,及时纠错。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是关于溶解度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影响因素,并会运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中,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和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情境中自主的探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讲练结合的教学设计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P0 t 1t 2温度/℃溶解度 ABC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