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指导幼儿观察的角度、顺序及方法。例如,我曾指着一幅画,让小朋友看看,小姐姐身上穿了些什么衣服,有些小朋友马上叫了起来:“手套。”因为那副通红的手套特别显眼,这时我就指导他们从上往下讲,孩子们就能讲得比较全面了.为了把观察引向深化,还需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手摸、品味,全面理解一下事物的各个方面,以进步幼儿的感官综合才能,使他们成为主动、积极的观察者。РРР 三、观察应和其它活动相结合Р 为进步观察活动的效果,老师可适当安排和内容相应的美工等其它活动,增强幼儿对观察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观察内容,例如在上《得意的小脚丫》一课中,假设仅仅让幼儿观察自己和别人的脚丫,活动就显得单一,缺乏兴趣性。根据幼儿的特点,我安排了多项活动,如教小朋友用脚丈量活动室的长度,光着脚丫蹦跳,用脚趾、脚掌沾了颜料在纸上画画等。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逐步理解了脚丫的有关知识,学得生动,记得结实。Р 四、注意个别教育Р 孩子在观察中概括性较差,而且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成人的意见所左右。如:我在引导幼儿观察“一个孩子喝茶”的画时,以毋庸置疑的语气问:“看看这个吃饭的小朋友面前放的是什么?”有些观察力较差的小朋友就说:“放的是玩具。”这些孩子绝不会想到老师会成心把“喝茶”错讲成“吃饭”。一幅画面往往有许多观察对象,而这些观察才能差的小朋友就讲不出较完好的意思,在他们眼里,画面上的东西是孤立的,这和他们的认知才能较低有关。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指导,经常训练,以帮助他们完成观察任务。反之,对于观察力较强的幼儿,老师要适当进步观察要求,使他们的观察才能得到进一步开展。Р 观察不等于随意看看。作为老师不应听凭孩子东张西望,而应该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展观察,使幼儿在观察中能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进步观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