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分析Р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徐蕾?2016年9月8日·临沂·Р教育科学出版社Р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前世今生Р(一)小学德育教材缘起?1.政治教育(解放前-“文革”结束)Р文革期间,在内容上主要传递的是语录化、口号化的政治宏大叙事与高度个人崇拜的现代神话,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系列的“运动”。Р2.思想政治教育(80年代)Р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则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以应对改革开放之后,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的冲击。Р3.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80年代末-90年代初)Р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不断提高,德育的政治意味开始逐渐减弱。Р4.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95年以后)Р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应对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Р(二)《思想品德》教材特点Р8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Р90年江苏省出版总社印Р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Р《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故事+练习Р榜样(正面)人物(社会英雄、同龄伙伴、少年英雄)故事Р他者(反面)人物(同龄人物为主,多为虚构)故事Р1.建构善恶标准: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荣耀的或应该受到表扬的;什么是坏的,令人厌恶的或应受到批评的。Р 2.自我审查,自我承诺:对照标准,比较自己与好的言行的相似性,与坏的言行的差异性。Р教学的核心任务Р观念及言行与榜样相似促进荣耀感,?得到正强化Р观念及言行与他者相似促进羞耻感,?得到负强化Р教学的核心任务Р教科版Р人教版Р苏教版Р(三)从《品德与生活(社会)》到《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