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血清电解质、血清酶、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学检查等。3.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或病毒培养,标本来源包括咽喉部、尿道、肛门、阴道、子宫颈及血液等。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CT等,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超高热危象(五)病情诊断病人出现寒战、呼吸急促、烦躁、抽搐、休克、昏迷时,应警惕超高热危象的发生,准确地测量体温并加以诊断。即使经过收集完整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有一部分病人不能明确诊断,称为原因不明发热。三、救治与护理(一)降温迅速有效地将体温降至38.5℃是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1.物理降温首选,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病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超高热危象(1)冰敷:用冰帽、冰袋装上适量冰块,置于前额、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2)擦浴:对寒战、四肢末梢厥冷的病人,用32℃~35℃温水擦浴,以免寒冷刺激而加重血管收缩。对高热、烦躁、四肢末梢灼热者,可用冷水擦浴降温。也可用30%~50%酒精擦拭。(3)冷水浸浴:病人取半坐卧位,浸于15℃~16℃的冷水中,水面不超过病人的乳头平面。每10~15min应将病人抬离水面,测肛温一次。主要针对中暑高热病人。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控制水温,使之保持恒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超高热危象(4)体内降温:用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快速静脉滴入,也可用4℃~10℃的葡萄糖盐水灌肠。用于中暑高热病人。(5)物理降温注意事项:①擦浴方法自上而下,体温降至38.5℃左右;②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③伴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④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⑤遵循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2.药物降温药物可防止肌肉震颤,减少机体分解代谢,扩张周围血管,减少产热而利于散热。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氯丙嗪、地塞米松、氨基比林等。用药时要防止病人虚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