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472KB

文档介绍
固定现场遇有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先采取心肺复苏技术,使病人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的临时固定。(三)先止血后包扎遇有伤病员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合理选择止血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指压法适用于中等或较大动脉的出血,以及较大范围的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加压包扎法适用于体表及四肢伤导致的小动脉、小静脉出血。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四)先重伤后轻伤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大批伤病员存在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在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伤病员。(五)先施救后运送在现场医疗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先进行现场初步的紧急处理后,再实施转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六)急救与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病员,又有多人在现场时,要密切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同时进行,以尽快得到外援。只有一人在现场时,应先施救,后电话呼救。四、急救指挥系统与电话呼救我国城市的院外急救组织有多种形式,各有不同特点,其工作效率也有一定差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其共同的特点如下:通信设施先进灵敏;急救网络基本健全,使抢救半径≤5000m,平均反应时间≤15min;院外急救快速高效,伤残率、死亡率低。(一)我国城市的院外急救组织形式1.指挥型模式由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的模式。其特点是:急救指挥中心与各医院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拥有全市急救工作的调度指挥权。其流程为:病家通过“120”电话向市急救指挥中心呼救,指挥中心接到呼救后,立即通知该区域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由值班护士告知有关医生、护士及驾驶员赶赴现场抢救,并监护运送病人回本院治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