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有时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左右。(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4)心律失常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h内,75%~95%的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有血压下降,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ml),神志迟钝,甚至发生晕厥,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不协调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就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二)病情判断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1)缺血型T波改变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耸,双支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2)损伤型ST段移位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升高0.1~1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3)坏死型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