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变化,毒力因子的表达也可不同。毒力因子毒素:百日咳毒素(PT)的S1亚单位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皮肤坏死毒素(DT)气管细胞毒素(TCT)百日咳鲍特菌内毒素黏附素:丝状血凝素(FHA)百日咳黏着素(PRN)菌毛(FIM)2型、3型百日咳毒素的S2、S3亚单位5使细菌破坏上皮层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百日咳流行病学百日咳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在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后,百日咳的报告发病率从(100—200)/10万,降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10万以下。但近年来也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率反弹的情况,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97至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1.84/10万,其中最高的2004年发病率为3.44/10万;天津2009年发病率为0.18/10万,2010年达到1.03/10万。未到免疫接种年龄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婴幼儿是高发人群。由于诊断手段和条件的限制,我国百日咳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百日咳流行病学传染源:家庭内成人患者和潜在感染者是儿童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的传染源76%~83%来源于患儿的家庭成员,其中55%来源于患儿父母。百日咳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百日咳鲍特菌可以在人的鼻咽部密集聚集,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菌随飞沫可以迅速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飞沫而被感染。百日咳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感染宿主,任何年龄都可以罹患百日咳,人群普遍易感。由于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孕妇体内的抗体传送给胎儿很少,或未达疫苗接种年龄,导致小于6月龄婴儿百日咳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明显高。临床表现患者吸人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气溶胶后,百日咳鲍特菌吸附到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进入典型百日咳的3个临床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百日咳潜伏期约2-21d,大多数病例在接触病原后7-14d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