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张志伟—德国古典哲学选读费希特和谢林课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pt  |  页数:63 |  大小:270KB

文档介绍
照正、反、合的方式运行的辩证法。谢林则试图超越费希特的“自我”,他从主客同一的“绝对”出发,以一种自然哲学来补充知识学的缺陷,并且为哲学融入了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工作使黑格尔哲学呼之欲出了。费希特的知识学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对德意志国民的讲演》《人的使命》《学者的使命》费希特是康德哲学的继承者,他为康德引起的哲学革命欢欣鼓舞,但也不满意康德二元论的不彻底性。像笛卡尔一样,费希特认为哲学应该是从一个最高原则出发推演出来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而康德哲学显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于是费希特开始着手改造康德哲学,他接受了康德关于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思想,建立了一种辩证方法,以绝对自我为核心建立了“知识学”的哲学体系。费希特把知识学看作是康德哲学的彻底发挥,言外之意是,他的知识学是比康德哲学更彻底的康德哲学。康德哲学的局限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不彻底的。他为认识设定了两个不可缺少但却又是不可知的逻辑根据:一是在主体之外有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物自体)作为感觉经验的根据;一是在主体之中有一个同样不可知的先验自我作为一切先天综合知识的逻辑根据,而实际上这个先验自我也就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的意志本体。在费希特看来,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这等于非批判地将因果范畴运用到了经验范围之外,所以与其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矛盾的。另外,康德哲学虽然以先验性为特征,但是经验主义因素太浓厚了,而且他的二元论使其哲学无法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在某种意义,费希特恢复了笛卡尔的体系原则--从最高原理出发推演人类知识大厦,这样形成的哲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只有作为体系才是科学。康德哲学显然不符合体系的要求,所以费希特着手改造康德哲学,试图建立一个一以贯之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