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474KB

文档介绍
<100×109/L,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国外文有文献报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多>80×109/L;②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免疫全套检测、抗核抗体、狼疮全套检测阴性,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及数量无异常;③血小板减少只发生在妊娠期,分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多于产后2-12周恢复正常);④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⑤临床常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表现。治疗PAT患者多无需特殊处理;文献报道大多数PAT孕妇血小板减少在产后可以自行恢复,不需要输血小板,当血小板小于20×109/L,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在分娩当天短时间内输注血小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至外周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机体产生了损害自身血小板的IgG抗体。已经有文献证实ITP患者的血小板存活期为正常人血小板存活期的1/4到1/9,这是由于免疫机制异常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寿命缩短,可同时出现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激素治疗有效。ITP发病机制ITP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以产生针对血小板及巨核细胞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结合于血小板及巨核细胞表面,通过其Fc段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识别,也可直接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破坏与清除。近年来发现T细胞亚群的改变,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也参与了ITP的发病。80%-90%的患者血液中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时,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情况下,哪种发病机制更为重要目前还不清楚。ITP临床特点主要表现:皮肤黏膜出血和贫血。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生殖道、视网膜以及颅内出血。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PLT<100*109/l血小板抗体大部分阳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成熟型血小板减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