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位置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授课提纲分泌性中耳炎课程总结鼻中隔偏曲的位置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该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咽鼓管阻塞及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咽鼓管是正常中耳腔与外界环境相通的唯一管道。咽鼓管阻塞及功能障碍导致空气无法进入中耳腔,中耳腔中的空气被吸收后呈负压状态,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形成中耳积液。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概念。广义上指因鼻腔病变(炎症、肿瘤、变态反应等)所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总称,狭义范围指由于鼻腔结构的异常所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鼻腔结构异常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其中中隔的形态异常占据重要地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咽鼓管本身通气及引流障碍有重要关系,而鼻腔病变是造成咽鼓管通气及引流障碍进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因素。鼻中隔偏曲排除凡合并下列疾病之一者: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及鼻窦占位病变、腺样体肥大、鼻咽部占位病变、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免疫系统疾病。上下以下鼻甲上缘分成两个区域,分别为高位、低位两区域。声导抗检查患者咽鼓管功能,鼓室图为B型或C型为异常,A型为正常。鼻中隔低位偏曲及前段偏曲咽鼓管功能异常发病率高于高位偏曲及中后段偏曲。在正常人群中常见到有鼻中隔偏曲者,只有部分可引发鼻腔及邻近器官的疾病。鼻堵症状的主观感觉并不完全是由鼻腔阻力和结构所决定的,健康人鼻腔气流主要通过总鼻道中、下部,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气流主要通过总鼻道的中部,气流在明显的偏曲区域其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经过偏曲区域后气流以弥散无序样的方式进入鼻腔。降低了鼻腔的有效通气容积,增强了鼻腔的阻力,增大了呼吸道的负压,增强了咽腔的顺应性,从而影响了咽鼓管咽的开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