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湖北民院附属民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良波第二节分泌性中耳炎一、★概念: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而非血液或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二、概况:1.冬春多发,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小儿发病率较高,在14%-62%。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最多见于10岁以内的儿童。80%的发病儿童年龄在5~9岁之间2.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ear)。尽管名称很多,但都不能准确表达本病的范围、性质、积液特点。目前多以分泌性中耳炎称之。它指出分泌和感染两个因素,但未提出渗出因素。3.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3个月。三、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等有关。(一)咽鼓管功能障碍(二)感染(三)免疫反应(一)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认为是本病的基本病因。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2、功能障碍:小儿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薄弱,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不足(磷脂、多糖、蛋白质组成,降低粘液痰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