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可见的经济价值。Р2、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和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和健康)所表示的资本,它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该理论的提出使得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Р3、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道“人力资本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 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从此,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的含义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解释。Р二、人力资源概念在中国? 人力资本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后,持续发展了10多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减弱,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再度涌起,并在90年代得到空前发展,1990年前后传入我国,并随着MBA与MPA教育的普及而扩大。Р在我国,最早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文献是毛泽东于1956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不过,很显然,那个年代对人力资源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可能那么深刻,主要意思是指劳动力资源Р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概念提出之初,仅限于企业。2000年以后随着MBA与MPA教育的出现,人们把人力资源概念扩大到公共行政、政府机构,即所谓公共人力资源。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目前已扩大到“全民皆兵”。Р可以说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形成,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87-1991年,传播阶段? 2、1992-1995年,专业化阶段? 3、1996-1999年,扩展阶段? 4、2000年-现在,全员化或公共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