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外学前教育史概论(修订)培训资料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97 |  大小:2436KB

文档介绍
中外学前教育史上海师范大学岳龙ylongliu@手机:13381998312;电话:643240132014.1一、学龄前儿童观的历史变化(一)中国学龄前儿童观的历史变化1.学龄前儿童是氏族成员2.学龄前儿童是父母的私有物品3.学龄前儿童是未来传宗接代的工具4.学龄前儿童是独立的存在(尊重儿童、解放儿童)5.学龄前儿童是自来的阶级分子(自来红,自来黑)6.学龄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7.学龄前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导言(二)国外学龄前儿童观的历史变化1.氏族部落的未来成员2.缩小的成人3.生而有罪的人(禁欲论、预成论)4.生来自由的人5.可造就的人(种子论:知识、道德、虔诚)6.有独立兴趣与自由的父母所有物。7.纯真无暇的存在(白板论:自由、自主,唯一不能做坏事)8.儿童就是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享受童年是儿童应有的权利)9.自然自由的发展(教育心理化)10.儿童是太阳11.是社会的存在,有独立的人权12.独立的价值存在,理应享有快乐的童年13.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不断地自我建构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社会公育(一)前氏族时期:1.5万年前,群婚制,儿童属部落公有(二)母系氏族时期:两性分工加强,对偶婚制,8岁以前由妇女统一照管;8岁以后,男女分开受教育;(三)父系氏族时期:男子占主导地位,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儿童教育由以父系为主的大家庭承担。第一章古代的学前教育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观念2.公平分享的思想教育3.自然崇拜的宗教教育4.敬天念祖的鬼神教育。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庠(保育教养)四、学前儿童教育的方法(一)观察与模仿1.真实情境模仿2.游戏模仿(二)讲授及示范1.故事讲述2.事件评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