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Р”在经济方面,《荀子》认为如果百姓都能够按照礼的方式去生活,那样国家就能够富足。可见,在《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中,以礼治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荀子》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Р (三)“重法度”――隆礼的推广和保证。在强调“隆礼”的同时,《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荀子》中说:“严刑罚以戒其心,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赏行。”《荀子》在提倡施行重刑的同时,还主张要慎刑。《荀子》提出:“刑法有等”,反对诛连的思想。由此可见,《荀子》坚持刑法有等,坚决反对诛连的刑罚制度的。Р 四、《荀子》“礼法并举”思想的现实意义Р 众所周知,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都有其道理,也都有片面性。荀子认为,礼与法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儒家专任礼治有缺陷,法家专任法治也有危害, 礼法交融互摄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礼治因为有法治的支撑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法治因为有礼治的作用才更能凸显其价值。Р 荀子通过对实行礼、法具体效果的分析,提出“隆礼重法”的社会控制思想,改造了“礼”的内容,赋予“法”的精神,创造性地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把看似一对矛盾的社会控制思想协调统一起来, 辩证地分析了两种思想的一致性。其“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启示。Р 参考文献: Р [1]韩德民.《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M].济南:齐鲁书社,2001:241―243. Р [2]安小兰.《荀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186―189. Р [3]惠吉兴.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36―137. Р [4]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7-149. Р [5]朱腾.《荀子》礼治思想的重新审视[J].哲学研究,2005(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