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一春,500年一秋;远古时候有一樁树却以8000年为一春,8000年为一秋,这就是大年。可是寒蝉相对于朝生暮死的虫子是不是长寿了呢?冥灵树相对于寒蝉是不是长寿了呢?我们的寿命同彭祖相比是不是短暂了呢?而彭祖的寿命弱于这远古的那樁树相比,是不是一样微乎其微了呢?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轨迹,这些轨迹没有交集也无法相互理解。这些小年之物也如《秋水》中的井底之蛙,不是因为其渺小而可耻,是因为它不能超脱其自身带来的看待事物的局限性。固守着一已的经验表象,认知领域的偏狭,便不能实现对自身经验的超越。这些正是道家的朴素辩证的观点,虚实相生,有无相向,福祸相倚,长短相依,大小相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大小无绝对,自由也是相对的。也体现出一些唯物主义的思想,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以上的小智大智,小年大年等等都是最自然赋予其最本真规律性的东西。而庄子追求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逍遥,也只是想寻求尘世中最自然本质的规律性生活,不是如一些人所说庄子是消极避世,更不是游戏人间,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庄子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为逍遥。而庄子正是通过鲲鹏蜩鸠的寓言回到现实世界,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无论是“不知晦朔”的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都有所依赖、有所期待,因而都不得逍遥,进不了自由无碍的境界。对于世人来说,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庄子以积水负舟,杯水坳堂为例,来解释事物间互为条件,彼此依存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没有无缘无故的存在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生存条件的制约范围内,事物依据外物的力量得以生存,相生相克,矛盾而统一。相应两个方面的描述来阐述,引导大家明白何为自由,何为逍遥,以及通向逍遥的途径。“无所待者为逍遥——无己无功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