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三章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pt  |  页数:67 |  大小:784KB

文档介绍
仁慈Р良心Р威信Р义务Р幸福Р公正Р师德范畴Р第一节教师良心Р一、良心概念Р《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的一部分。Р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密切关系的范畴Р首先,良心与公正、仁慈有密切的联系。?其次,良心与义务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Р“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论辨集》Р本我就是最原始的我,充满了各种欲望;无意识行为、饥饿、口渴。?行成意象、冲动性行为、“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中的我;?推迟行动、考虑后果、“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上的我,是高于现实的,以道德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的我。?“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内疚、自卑、羞耻?如果本我单独表现出来,往往是不被社会所接受,所容纳的;?如果超我单独表现出来,就是超越社会的,使人就像道德机器。?这两者经常存在冲突,所以自我就是调节这两者间的冲突的,使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又很好的生存。Р(一)良心的结构Р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认知、情感、意向。Р1.良心的认知成份Р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悟的人。?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