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cm×15cm或直径15cm),与去小骨瓣开颅减压相比,前者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Р1.去骨瓣减压Р颅骨修补Р亚低温治疗可以保护神经细胞、降低 ICP。?这一方法同时也存在诸多并发症可能和风险,如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心律失常等。根据临床使用情况,亚低温治疗可分为“预防性”亚低温(伤后早期使用,在ICP升高前)和“治疗性”亚低温(治疗顽固性ICP增高)。Р2.预防性亚低温治疗РⅡB级推荐?早期(2.5h内)、短时程(伤后48h)不推荐采取预防性亚低温治疗以改善弥漫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Р2.预防性亚低温治疗РI、Ⅱ、Ⅲ级推荐?高渗治疗可降低ICP,但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其能改善预后。?第三版指南推荐:甘露醇可有效控制ICP升高;应用剂量为0.25-1.00g/kg。应避免动脉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对于使用ICP监测的患者,在脑疝或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征象(不能归因于颅外原因)出现以前,应慎用甘露醇。Р3.高渗治疗РⅢ级推荐?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的治疗方法在新版指南中是一个全新的推荐。打开引流脑脊液,夹闭监测ICP。?(1)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EVD系统(零点定位在中脑水平)进行脑脊液持续引流较间断引流可更有效地降低ICP。?(2)对于伤后12h内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的患者,可考虑使用EVD。Р4.脑脊液引流РⅡB级推荐?不建议采取长期预防性过度通气,使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达到25mmHg或更低。?过度通气被推荐为一种临时(术中)措施来降低ICP。?过度通气应避免在伤后第一个24h内进行,因为该时期脑血流量往往严重减少。?如果使用过度通气,推荐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或脑组织氧分压(BtpO2)。Р5.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