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第04章运动归因-[精]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pt  |  页数:64 |  大小:1279KB

文档介绍
第四章运动归因Р•唐征宇• 2016年3月15日Р重要问题Р•利用所学的归因理论解释运动情景中的成败原因。?•青少年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正确的归因方法,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提高青少年运动自信心的再归因训练方法。Р关键概念Р•归因?•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协相关原则?•习得性无助感?•归因训练Р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Р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育运动领域的归因研究日趋增多,并逐渐成为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成败原因的认知影响着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影响着他们对所参加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和情感、以及与他人的关系。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行为。Р第一节归因理论Р归因理论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Р一、Heider的理论Р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eider提出。他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这两个因素。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环境力量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能力”和“任务的难度”相结合,形成了被称之为“能够”(或者“不能够”)的维度。他所提出的基本的归因模式见图4-l。Р图4-1 简化的Heider的归因模式图Р上述的所有这些因素(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运气)结合起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结果。Heider认为,个人的原因与环境的原因是互补的。因而,他提出了下列公式:Р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