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校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专业化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pt  |  页数:27 |  大小:291KB

文档介绍
无心学生管理的局面,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逐渐从教学和学术事务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一战后出现的心理学逐渐成了学生管理的主要工具。?二战结束后,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辅导员专业或高等教育行政专业,研究针对学生事务的管理方法。?六十年代,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被推向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前台。Р(二)我国大学辅导员制度产生与发展概况?最早产生于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清华大学是新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设立的发源地。1953年4月3日清华大学在向当时的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学生辅导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拟选学习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培养辅导员成为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政治质量及业务水平的干部”。Р1965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建立并完善了政治辅导员制度。?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 充分肯定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1987年,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一定要将一些品学兼优的教师和毕业生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Р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2006年“教育部24号令”对辅导员的定位与工作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对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要求与职责、培训与培养、职务评聘、管理与考核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定。Р(三)中外之异同?英国辅导员(导师)职责是全方位、综合的,但他们的工作是兼职的;?美国辅导员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身份上既是专任教师又是管理干部; ?我国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职责是职业化、专业化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