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儿脑性瘫痪课件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39 |  大小:553KB

文档介绍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Р我国发病率2%Р病因?①出生前因素: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②围生期因素:胎龄<32周、出生体重<2000g、胎龄>42周、出生体重>4000g、异常产、产程过长或急产、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③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Р临床特点Р一、脑瘫的分类?二、脑瘫的临床表现?三、脑瘫的并发障碍?四、脑瘫的诊断Р一、脑瘫的分类Р1.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强直型;? 肌张力低下型;? 震颤型;? 混合型。Р2.根据肢体障碍部位分为:? 四肢瘫? 双瘫? 截瘫? 偏瘫? 重复偏瘫? 三肢瘫? 单瘫Р一、脑瘫的分类Р一、脑瘫的分类Р返回Р二、脑瘫的临床表现Р1.痉挛型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50%~60%。是大脑皮层损害的结果,呈锥体束受损的体征。病因多为脑缺氧、缺血、出血、脑损伤等。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Р返回Р2.手足徐动型此型脑瘫患儿占20%~25%。主要损伤部位为锥体外系或基底神经节。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及构音器官均受累,因此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病因主要为窒息、缺氧及新生儿黄疸。Р二、脑瘫的临床表现Р返回Р3.共济失调型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Р二、脑瘫的临床表现Р返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