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七章 明代王守仁教育思想(2015-5-14)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863KB

文档介绍
明)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黄宗羲.明儒学案[M].上海:中华书局,1985:181.)?阳明弟子王畿总结师门三种入悟教法云:“从知解而得者,谓之解悟,未离言诠;从静中而得者,谓之证悟,犹有待于境;从人事练习而得者,忘言忘境,触处逢源,愈摇荡愈凝寂,始为彻悟。”(黄宗羲.明儒学案[M].上海:中华书局,1985:253.)Р二、“龙场悟道”:“心学”哲学思想Р正德三年(1508)三月,阳明抵达龙场。当即面对五大苦难:?环境艰险;?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疾病缠身;?官吏迫害。Р“处于万山丛棘之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28)Р二、“龙场悟道”:“心学”哲学思想Р阳明依次采取了最为本真的五大人生态度,即接受、承受、忍受、抗争和超克。?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一切有无、爱憎、善恶、是非、名利、贵贱、得失、荣辱,总之一切的一切,对阳明来说都无所谓了,“盖吾之一身已非吾有,而又何有于吾身之外! ”至于是,惟生死一念尚存于心,而后如大梦之醒,必须刻期证道,超克生死,使自己的身心不再流浪!于是阳明“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王路平.王阳明“龙场悟道”之三时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Р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德国存在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认为,大病、生死是人实存的“临界境况”或“边缘处境”。(王路平.王阳明“龙场悟道”之三时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