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8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研讨会《高考试题中数学建模的考查趋势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100 |  大小:2611KB

文档介绍
数学建模的内涵Р(二)数学建模的价值Р(三)数学建模的目标Р(四)数学建模能力的构成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数学建模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抽象后,用数学原理建立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再回到实际情境中解释、验证所得结果的数学活动过程。它主要包括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验证修改四个阶段。其过程大致可用下图表示:Р实际问题Р分析抽象Р建立模型Р求解模型Р验证修改Р(一)数学建模的内涵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外部驱动力。Р(二)数学建模的价值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通过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建模的过程,积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经验,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Р(三)数学建模的目标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1、阅读理解能力?2、抽象概括能力?3、符号表示能力?4、模型选择能力?5、数学运算能力Р(四)数学建模能力的构成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按照一定思路、步骤感知实际问题的信息,在对信息分析和思考后,获得对问题感性认识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读得准、读得快、理解快、理解深,这是数学建模的前提。如,1999年上海高考卷第22题的问题情境是冷轧钢板的过程,题中出现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该定义,取决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将直接影响该问题的数学建模。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1、阅读理解能力。Р一、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Р2、抽象概括能力。? 将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对问题适当简化,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判断推理等发现问题本质,在提炼、抽象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容易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基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