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中枢性眩晕指脑干、小脑神经核以及核上性病变所造成的眩晕,占20-30%。Р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居首位,其次是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Р原因不明眩晕占15%-25%。Р1、血管源性Р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症状刻板样发作,持续数分钟眩晕,脑神经、小脑等损害的症状全部或部分出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MRI提示无梗死灶,TCD、CTA德望能够检查可确定有无狭窄。Р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VBI):目前诊断过于泛滥,但是否因此完全否定这一名称尚存在争论。Р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表现为两种:一为眩晕、视力障碍或小脑共济失调;另一为患侧上肢无力、桡动脉减弱和收缩压较健侧下降20mmHg以上,DSA、TCD、MRI等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是介入或手术重建锁骨下动脉正常血流。Р小脑或脑干梗死:病初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常合并复视、面瘫等脑神经损害表现。影象学检查,尤其是MRI证实脑梗死。Р小脑或脑干出血:轻症表现突发性头晕或眩晕,体检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血颅脑CT证实。Р2、其它常见Р肿瘤:小脑或脑干肿瘤、桥小脑角肿瘤: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脑神经损害等,有时合并眩晕或头晕发作。Р脑干或小脑感染:急性起病,伴有发热, 常有上呼吸道或腹泻等前驱感染史,除小脑和脑干损害表现外,有时出现眩晕,脑脊液检查是主要确诊依据。Р多发性硬化:病灶,累及脑干和小脑时可出现眩晕,其表现无特异性,可为位置性,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Р颅颈交界区畸形:常见颅底畸形、齿状突半脱位,可出现椎体束损害、小脑症状、后组脑神经损害等表现,有时合并眩晕,影象学可确诊。Р药源性:有些药物可损害前庭末梢感受器或前庭通路,如:卡马西平、氨基糖甙、万古每素、磺胺类等,诊断建议:病史、体征、相关检查排除其它病因,前庭功能检查和(或)听力检查;治疗建议:停药、脱离环境,前庭功能损害者,可行前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