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课程”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Р 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Р ——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Р第一章·第一节课程概述Р西方“课程”的词源Р在英语中,课程 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currere”。Р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即“学程”。Р 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Р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即“学习的过程”。Р 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Р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Р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Р第一章·第一节Р第一章·第一节课程概述Р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课程的概念集中地反应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一种理解。尽管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维度:Р(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Р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Р1、课程即科目Р这种课程定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是以往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反应。? 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 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Р2、课程即经验Р1、基本观点: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