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壁: 鼻中隔后缘、下鼻甲后端以及左右后鼻孔组成。(4) 底壁: 软腭背面及其后方咽峡部构成。 2.咽筋膜及咽旁间隙(1) 咽筋膜: 咽筋膜包括鼻咽顶壁及顶后壁黏膜下内侧的咽颅底筋膜、外侧的颊咽筋膜以及分隔咽旁组织结构的筋膜。(2) 咽旁间隙: 咽侧间隙、咽后间隙咽侧间隙以茎突为界: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①茎突前间隙: 上方咽隐窝,下方与扁桃体对应,顶部为中颅窝底部、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以及破裂孔的前外侧。其内有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和耳颞神经通过。三叉神经下颌支②茎突后间隙: 前方与茎突前间隙相接,其内与咽后间隙为邻。自内而外有颈内动脉、第Ⅸ-Ⅻ对脑神经、颈交感神经的颈上节、颈内静脉以及颈静脉淋巴链在此穿行。其后外方与腮腺深叶相邻, 下方与颈间隙相接; ③咽后间隙: 位于鼻咽腔后正中,前壁为颊咽筋膜,后壁为椎前筋膜。以中线为界被纤维隔分为左右两侧,其内有咽后内、外侧两组淋巴结。临床上外侧组更为重要,亦称为 Rouviere 淋巴结。 3.颅底及海绵窦(1) 颅底: 最常见侵犯部位。中线旁结构颅底骨的受侵常伴有第 V、Ⅸ、 X、Ⅺ、Ⅻ对脑神经的损伤。(2) 海绵窦: 位于颅内蝶窦两旁,自上而下有颈内动脉、第Ⅲ、Ⅳ、 V1 、Ⅵ、 V2 对脑神经穿行。(二)鼻咽淋巴引流经咽后壁引流至咽后内、外侧淋巴结,再引流至颈部; 或咽侧壁直接引流至颈内动、静脉出入颅底处淋巴结及乳突尖深部淋巴结,再引流至颈部淋巴结。颈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 ①颈深上淋巴结、二腹肌下淋巴结、颈深中淋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 ②颈后三角区斜方肌前脊副链上、下淋巴结; ③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最终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少数出现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病理: 仍没有统一标准,普遍使用 1991 年 WHO 推荐分类方法, 少数使用 1991 年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出版的《鼻咽痛诊治规范》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