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b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上传者:梦溪 |  格式:ppt  |  页数:60 |  大小:2204KB

文档介绍
其复方制剂一、?-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内酰胺类抗生素 PBP S激活细菌自溶酶→ 1 对繁殖期细菌的作用比对静止期强 2 因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故对人体毒性较小?-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根据 PK/PD 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a 基本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 注解: [血浆药物浓度低于 MIC (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 当达到 MIC 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因此首要地是延长高于 MIC 的持续维持时间。当 T> MIC% 达到 40% 以上时,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 ?-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b 血浆半衰期较短(比如青霉素 G,T约 0.5~1h) 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 每日分次给药(长效制剂除外)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 使该类抗生素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失去抗菌活性。 2. 与药物结合,阻止药物进入细胞。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与某些耐酶抗生素结合, 使其停留在胞浆膜外间隙中而不能到达作用靶位( PBPs )发挥抗菌作用。又称“牵制机制”或“陷阱机制”。?-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3.改变 PBPs (药物与靶点的亲和力减弱) 改变 PBPs 结构合成新的 PBPs 与 PBPs 亲和力增加 PBPs 合成量结合减少而失去抗菌作用?-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4. 改变细菌膜通透性通过基因突变,改变膜孔蛋白结构,使该类抗生素进入菌体的量大大减少,达不到有效浓度而耐药。 5. 增强药物外排细菌胞浆膜上存在主动外排系统(一组跨膜蛋白), 耐药菌通过增强此组跨膜蛋白外排功能而加速该类抗生素的外排。(如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 6.缺乏自溶酶,减少菌体自溶。(如金葡菌) ?-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