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第一时间请求帮助,寻求帮助的时间越早越好;喉头暴露困难和气管插管困难,试插一次不成功后同样应立即寻求帮助,请求帮助的对象是可以马上找到的任何人,当然最好是有丰富处理困难气道经验的专家,极少有紧急困难气道是一个人可以处理成功的。? 3 如果判断插管的成功率不高,而且通气随时会有困难(如声门上肿瘤等),熟悉气管切开的术科医生也应在寻求帮助之列,如耳鼻喉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或者头颈外科医生等。待术科医生到场之后才进行处理,这样就能保证后续的强有力的支持,使患者得到最安全的保障。? 4 如果明确是困难气道,拔管时也应该寻求帮助,制定拔管的方案或应急的处理措施。?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一旦插不进管或无法通气,当事者由于紧张和恐惧,往往手忙脚乱,难以做出最佳的处理方法。而旁观者清,处理起来会比较从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寻求帮助这一点是最容易做到的, 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一点又是最难做到的。低年资医生还容易做,高年资主治医生、副教授或者教授,寻求他人的帮助似乎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不到极其危急的关头,不会去寻求帮助。为了患者的安全,必须做一明确规定,碰到困难气道,必须要有两人一起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B 即 BREATH (呼吸通气) ?转变(二):要彻底改变插管第一的思维?任何时候碰到困难气道问题,首先要解决通气问题,喉罩类(目前有充气型喉罩和非充气型喉罩十多种)应作为首选工具(之所以不是面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面罩会常规准备,常规通气,二是因为面罩通气困难本身就是困难气道的一种),不管是用喉罩、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还是口、鼻咽通气道等其他声门上工具, 只要患者能够维持通气(不管是控制呼吸还是自己呼吸),就能保障患者安全,也就给后面来的上级医生赢得了时间。此时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看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好了,又不断的试插,反复下去,必将给一部分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