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动物细胞第二信使之一的兴奋性递质环鸟苷酸(c-GMP) 升高。国内用杀灭菊酯对大鼠急性染毒后,脑电图检查示大脑皮层活动先兴奋后抑制,而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进入兴奋期的时间逐步提前,也较快转抑制状态。这些研究对先为中枢兴奋抽搐、其后转为中枢抑制的全身中毒征象,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基础。◆对皮肤、粘膜污染的局部,本类杀虫剂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损害。除接毒害外,尚有可能引起局部迟发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生产性中毒潜伏期短者1h,长者可达24h,平均约6h。田间施药中毒多在4 ~6h起病,首发症状多为皮肤粘膜明显刺激症状,体表污染区感觉异常( 颜面、四肢裸露部位及阴囊等处),包括麻木、烧灼感、瘙痒;针刺及蚁行感等,常有面红、流泪和结膜充血,用热水洗后感觉异常会加重,部分病例局部有红色丘疹样皮损。眼内污染立即引起眼痛、羞光、流泪、眼睑红肿和球结膜充血。呼吸道吸收可刺激鼻粘膜引发喷嚏、流涕,并有咳嗽和咽充血。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较多为头昏、头痛、乏力肉跳( 肌束震颤) 及恶心、呕吐等一般神经和消化道中毒症状,但严重者也有流涎、肌肉抽动甚至抽搐,伴意识障碍和昏迷。个别病例有变态反应包括过敏皮炎类枯草热哮喘甚至类似过敏性休克等。◆经口中毒大多在10 分钟至1h 出现中毒症状,全身中毒征象明显,包括恶心、呕吐( 常比较突出)、胸闷和呼吸困难,个别病例有中毒性肺水肿,神经系统症状除头晕、头痛、乏力、多汗、口唇及肢体麻木外,重症者抽搐比较突出,非含氰类主要为兴奋不安、震颤,抽搐比较轻,含氰类则大量流涎、舞蹈样扭动、肌痉挛和阵发强直性抽搐,类似癫痫大发作,抽搐时上肢屈曲、下肢挺直、角弓反张、意识丧失,持续约1/2 ~2 分钟,出现短暂定向力障碍后恢复。但可反复发作,频者每天10 ~30 次,有的病例可持续多日,反复抽搐后常体温升高,陷入昏迷。也有无抽搐即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者。瞳孔缩小约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