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课件(PPT讲稿)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3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识传授,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2)注重统一规格,忽视差异性教育. (3)注重教师技艺,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发生与思维过程. (5)注重单项信息,忽视多方交流. (6)注重教学模式化,忽视教学个性化. 传统教学教师行为的成因: (1)师道尊严(2)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3)应试教育(4)习惯传承(5)工作方式简单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只有学习方式的转变,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甚至生存方式产生转变. 学生才能成为独立的、有教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新课程对角色和行为的要求(1)遵循建构主义的观点: 科学知识与其说是发现的,不如说是由科学家们建构的. 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教师讲授表面上好像是在传递知识,实际上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外部信息输入与头脑中的旧知识重新检索、编码、整理. 构建成自己的东西存放起来,具有自己独特的直觉和感悟方式. 遇到新的问题,用自己的检索方式、经验和线索,去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反复相互作用) (建构) (应用) (2)领会范例教学的思想教学内容在结构上采用了德国海姆佩尔( Heimpel )的范例教学思想. “整体框架、局部深入、过程探究. ”(3)把握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用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清晰的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而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要求。 2)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结果性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验性目标 3)内容标准不代表教材结构和教学顺序,可编不同特色教材。活动建议不是规定内容,可选用。 4)课程标准是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上限,但标准是下限。 5)教师与教材在同一位置上,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