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西方美学史 高教版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者,也是分析美学最重要的开拓者。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1908年在柏林一所高等技术学校毕业后,他便转到曼彻斯特大学就读,1911年秋他来到剑桥拜罗素为师学习逻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维特根斯坦参加奥地利的军队并在战争后期被俘。在战俘营里,维特根斯坦完成了《逻辑哲学论》。此后,维特根斯坦自认为一切哲学问题均已被他解决,便放弃了哲学事业。一、论美学概念从表面上看,维特根斯坦对于美学学科采取了一种取消主义的态度。他自己就明确地认定,当人们谈论一种“美学科学”的时候,他就立即想到:美学究竟是意指什么?如果美学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科学,那么“美学”就语词而论就显得荒谬可笑,因为这样的学科还应将“何种咖啡的味道更好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包含在内,而这些问题显然不属于美学范围。特根斯坦还曾举出两个例证。一个是说明美学用语其实与日常用语基本无异,另一个则指明了一般使用美学用语的基本情况。前者说的是,我们经常用如下方式来区分艺术品,对有的作品我们“向上看”,而对另外的作品我们“向下看”。这种用语方式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吃某种食物也会产生相同的“向上看”的体验,所以这种“仰观俯察”在某种范围内可以推导出某些东西,但在另外的范围之内则推不出任何东西(就像某些着装在某种社会中有超出衣着本身的含义但在别的社会却没有一样)。后者所举的例子是,假如你设计了一扇门,那么,在最后安装它的时候,看着门我们经常会说:“再高点儿,再高点儿,再高点儿……嗯,好的。”如果安得不满意,我们就会说:“再让它高点儿……太低了!……像这样做吧。”这种语言上的描述立刻给读者们勾勒出一幅场景,维特根斯坦就此追问,我们在安门的时候所打的“手势”是什么意味?它是满意的一种表达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