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西方美学史 高教版 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8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是以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典型代表。这股潮流不仅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人道化,也反对用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他们强调多元决定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是一元决定,而是多元决定。第四,通过对审美维度的揭示,弘扬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决定论原则,杰姆逊和伊格尔顿是这股潮流的著名代表。第一节卢卡奇卢卡奇(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他1885年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曾学习法学、国民经济学、文学、哲学,获法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早年他主要在维也纳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大学教授哲学和美学,直至逝世。主要著述有《历史与阶级意识》《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审美特性》等。一、物化与总体性早期卢卡奇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研读中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思维方法上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即外化。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思维是:精神在其运动过程中必然外化为自己的他物,这个外物在其进一步运动过程中又必然回归精神本身。马克思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启发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本质,即劳动成了一种异在的东西,不再是发自人内心需求的。卢卡奇进一步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现实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现象。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活动,包括劳动成了对他来说无以驾驭和对立的东西,成了物。早在1919年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卢卡奇就提到了“人的关系的物化”;在1920年的《阶级意识》一文中,他直接将物化看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在1922年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他进而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都带上物化性质,包括劳动,人创制的产品都成了人的对立面,人不仅无法驾驭,反而受制于它。lukacs,191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