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福建乌龙茶同步热分析研究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一阶段TG曲线中失重率大小,DSC曲线各峰的热焓值大小,判明茶叶的不同季节性。综合阶段性质也体现在不同制茶工艺上,如闽南乌龙茶中热解温度点高的物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含量较多;而闽北乌龙茶对热敏感,热解反应快,如武夷水仙;且这种规律不因品种而变化,如台湾美人茶。且为得到相同品质的成品茶,在设计烘焙工艺时,针对易分解的茶叶可采用较低的烘焙温度和较短的时间,难分解的则反之;若为对茶叶资源进行热利用,则与上述相反。(3)福建乌龙茶品种丰富,由于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制茶工艺等,使得内含物含量不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含量不同,进而高温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各阶段的热失重率不同,尤其是DSC曲线中峰值、热焓及比热值显著不同,因此,茶叶的同步热分析可初步作为一种鉴别方法。参考文献[1]MatthiasWagner.ThermalAnalysisinPractice[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1-7.[2]李晓翔,舒新前,李刚,等.3种农林生物质的热解及动力学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28(6):63-70.[3]聂光华.不同产地茶叶的热分析鉴别[J].湖北农业科学,2004,5:77-78.[4]聂光华,何丽.芭蕉茶叶和伍家台茶叶的热分析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3):61-63.[5]郑月梅,郑德勇,叶乃兴.茶叶高温化学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4:9-12.[6]王寅,王海晖,朱凤,等.树叶组成的热解反应及热稳定性的理论解析[J].林业科学,2012,48(11):99-106.[7]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等.金萱加工工艺与品质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1(1):27-29.[8]林光华,陈玉成,佘成法,等.东方美人茶加工工艺及适制品种试验初报[J].试验研究,2008,12:16-17.(责任编辑司智敏)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