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老舍_离婚_中的存在追问与人生悲感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失。隐含作者设想这一结局,目的是感同身Р受地抒发人生没有出路的生命悲感,而不是批评老李这一类诗意追寻者的不足之Р处。Р 35Р 尽管生命没有出路的悲感是老舍创作尤其是30年代小说惯有的基调, 但Р《离婚》却有其独特的思想向度。《骆驼祥子》《月牙儿》中浓重的悲感,主要Р来自于对底层人现实生存之艰辛的理解,体现了老舍的民生关怀意识和社会控诉Р心态,包含着对合理社会秩序的呼唤。《老字号》《断魂枪》抒写的则是个人与Р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错位而产生的生命无力感及坚守态度,体现了老舍创作的这Р一精神:珍视宏大历史潮流之外的个体生命体验。《离婚》中的生命悲感,与人Р的现实生存之艰辛无关,亦与历史发展方向无关,而是在超越现实生存功利的层Р面上、在与具体社会历史阶段无关的层面上,思考个体本真生命追求与模式化生Р存方式之间的对峙关系。小说结尾,老李在财政所这个衙门中的位置并没有受到Р任何威胁。作品对衙门这个“怪物”的否定,固然在一个层面上牵涉行政机关的Р腐败问题,但还有一个层面与衙门秩序是否公平合理无关,那就是衙门所带来的Р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压抑了生命的自由感。“那个黑大门好似一张吐着凉气的大Р嘴,天天早晨等着吞食那一群小官僚。吞,吞,吞,直到他们在这怪物的肚子里变Р 36Р成衰老丑恶枯干闭塞——死!”北平的衙门标识了老李的科员身份,保障了老Р李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老李“知道他已经被北平给捆起来,应当设法把翅膀抽出Р 37Р来,到空中飞一会儿”。这种形而上层面上而非现实层面上的生命悲感,仅仅从Р 38Р老舍的穷人出身或满族在现代史上的悲剧命运中寻找根据显然不够。它源于更为Р深层的关于生命本体存在的感悟,因其超越现实功利和超越历史具体条件而在人生Р哲学和文化心理两方面都更具本源性质。想象人物由追求诗意生存而走向“无地Р彷徨”,老舍由此亦显示出与海德格尔的同中之异。海德格尔既细致辨析了本真Р ·5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