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既作为历史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确认自己的理论前提的主体在前代的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活动,同时也作为受Р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限制性的条件制约的客体存在。在物质实践的过程中,Р认为“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由于人的本性、需要和需要的满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Р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之间发生各种关系。因此处于各种关系中的人的人性不可能Р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是单纯单个人的行为,它必定是社会性的,处于不同的社会Р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关系中的人的人性必定有所不同。Р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Р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参考文献: Р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Р [2]67―68Р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 1995. Р段话集中表明了马克思对人性的具体的认识。人性并不是抽[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Р象的脱离人的现实物质实践活动存在的某种抽象物,它存在 1995. Р于人的物质和精神实践活动中。人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Р方式中形成不同的人性特征。现实的个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 1995. Р中产生出现实的人性,具体的人的人性特征就是他们的生活[4]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Р世界真实状况的表征,人性就表现在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社,2005. Р方式中。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也表示: 〔责任编辑叶厚隽〕